北玥贸易集团
2023-02-10 09:43:19

煤炭是功臣 减碳是进步

分享到:

煤炭是功臣 减碳是进步

煤炭与减碳,不应是你存我亡的对立关系,煤炭是功臣的事实,不仅体现在数量上,也体现在质量上

100多年前,列宁在一次全国采矿工人和煤矿工人第一次代表大会演讲中指出,“煤是工业真正的粮食”。煤炭作为我国的基础能源和重要工业原料,建国以来累计生产960亿吨以上,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能源保障。直到今天,煤炭行业上游事关能源生产供应,中游关系物流运输,下游连着钢铁、水泥、化工等基础工业,很多工业环节仍然离不了煤。

面对如今现代化强国目标和落实碳达峰碳中和要求,如何科学认识煤炭在新时期的作用和地位,已成行业内外普遍关注的话题。近年来,各类能源会议、环保会议上,专家学者不同立场和观点持续对冲博弈。

2022年6月,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、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在迎峰度夏能源保供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指出,煤炭是我国能源安全的“压舱石”。在能源安全问题上,煤炭作为“压舱石”,对端稳能源饭碗起着关键的作用,这个定位在当下及以后很长时间是十分准确的。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、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表示,煤炭资源有限、不可再生,不是无穷无尽的“压舱石”,“压舱石”也要留着点儿用。

中国工程院院士谢和平在《煤炭碳中和战略与技术路径》一书中给出我国技术可开发煤炭资源量约1711亿吨的数据,按现有年开采量换算,我国煤炭可持续开采时间约为40年。也有人指出,矿产的技术可采储量数字是动态变化的。但必须认识到,煤炭作为不可再生能源,总用取尽的一天,那一天甚至没有想象得那么远。

如何在一定的时间尺度下扮演好“压舱石”角色?从多到精,过渡不能在一夜之间发生,谁也无法用线性观点简单揣测未来发展,这个过程可能要历经10年乃至40年。在过渡期间,既要依靠煤炭,又要逐步低碳化,是对我们智慧的重要考验。我们既不能把未来的可能性直接安插在今天的环境下,持有煤炭行业科技探索“无用论”;也不能迷醉在利好行情下,不顾未来变化,以“压舱石”的身份走到底。

仅就煤炭行业和企业而言,目前国际发展形势的复杂多变与国内“双碳”目标的全面实施,已经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煤炭工业绿色低碳发展的标准和要求。截至2021年11月,我国累计退出煤炭产能9.8亿吨。2022年,我国生产原煤44.96亿吨,同比增长9.0%,全国年产原煤超亿吨企业达到7家。煤炭企业正在保证能源安全稳定供应和矿区生态文明建设,持续向现代化高水平阶段发展,各项生产指标逐步符合绿色发展要求,整体技术水平正在向工艺先进、生产效率高、资源利用率高、安全保障能力强、环境保护水平高、单位产品能耗低等方向迈进。

进入“十四五”时期,我国将加快推动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,以科技创新为动力,以效率效益为导向,加强煤炭应急储备能力建设,实现煤炭供应安全兜底,守住安全生产底线,合理控制煤炭开发强度,推动煤炭生产向资源富集区布局,加快煤炭资源低碳化利用,推动煤炭与电力、化工等相关产业协同发展,改善矿区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。这些举措都将为煤炭在“十四五”时期扮演好“压舱石”角色打下坚实基础。

有人说,空气污染,煤背锅;电力保供,煤担当。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,煤炭是不是承担了太多?中国煤炭史志专家吴晓煜的说法很中肯:“我国各类化石能源和新能源,各有各的地位、责任与作用,需要统筹规划,共同为保障能源安全发力、着力,各尽其责。”

煤炭是功臣的事实,曾经是,未来也将是。功臣不仅贡献在数量上,也贡献在质量上、安全稳定上、科技含量上。

在“双碳”目标下构建新型能源体系,是历史的进步,关系人类生存和发展。煤炭与减碳,不应是你存我亡的对立关系,二者在“攸关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”方面,具备共同点。

放眼当下,力所能及利用好现有煤炭资源,并积极开辟优势空间,寻好出路和退路,这是不少煤炭企业已经在做的事情。煤炭行业也将会和之前的数十年一样,一以贯之地做正确的事,不负历史和人民。


上一篇:加强风险分析研判,做好水害应急预案 警惕背斜构造水害风险
下一篇:多支救援力量抵达阿拉善展开新井煤矿边坡坍塌救援